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
台灣人喜歡滷味,香噴噴的加熱滷味除了是充飢的好夥伴外,也能當成正餐來吃,其中「水晶餃」是許多人喜歡添加的配料,但水晶餃食用方式似乎頗為受限,除了滷味攤之外,幾乎很少能見到,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呢?水晶餃的話題近期就在PTT上引發討論,有網友就點出「內餡」跟「同質性」是受限關鍵。

▲嘉義巨大水晶餃。行銷軟體(圖/資料照)

有網友在PTT上發文,以「水晶餃不普及的原因是甚麼」為標題,討論這項常見的配料。網友在文中寫道,包肉餡的食物像水餃、煎餃、生煎包、肉包菜包、鍋貼,大多都很普遍,甚至還可以成立專賣店,但唯獨水晶餃唯獨在加熱滷味攤才有機會品嚐。

行銷軟體

▲網友討論水晶餃。(圖/翻攝自PTT)

行銷軟體

他好奇水晶餃明明很好吃,但為什麼如此受限呢?該話題引發討論,網友紛紛留言點出原因:「老實說餡超級難吃」、「皮還OK,但內餡根本都垃圾」、「裡面都是肥豬油,皮又太厚」、「餡就一點肉渣 連水餃十分之一都沒有」、「要做得好吃不簡單,一不小心就變很難吃」。

行銷軟體

seo也有人認為,由於同類型的食物太多,有水餃又有肉圓,冬天煮火鍋則是比較偏好魚餃和燕餃,因此水晶餃的被關注度便相對較低。
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676134

文章標籤

全站熱搜



文章出自: http://brettcarlaq4.pixnet.net/blog/post/2651897-%e7%82%ba%e4%bd%95%e6%b0%b4%e6%99%b6%e9%a4%83%e9%9b